車禍防治不能等~推廣「交通醫生」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

交通安全

哪有把「人行道」強硬鋪設在「機車格」上面,讓機車困惑,違規停在人行道(兼停車格)上,結果恐怕害機車騎士被開罰。其實「錯誤標線」不只在這,透過Google街景圖,可輕易在馬路上,看到無數「重畫的標線」,顯見標線工程,缺乏嚴謹的測量、規劃、施工監督、後續驗收......讓畫錯(或不當的)標線與設施,變成「交通陷阱」,危害用路人安全..... 繼續閱讀
未能周全思考、缺乏整體考量與經驗,就會導致一連串「錯誤政策」,讓新的政策,無法根本改善交通事故問題,反而可能變成害死人的「交通陷阱」?為什麼,因為......「行人綠燈早開」不一定能確保行人安全:若每個路口不一致,將導致「不同認知」,因此有些人以為「下一個就是綠燈」,然後在橫向變成紅燈時,就開始進入路口,導致事故發生.... 繼續閱讀
關於「交通巡導員」(1)分階段進行,從特定違規項目著手,開始試辦並累積經驗,然後持續探討與改進。(2)整合相關專業與資源,讓計畫能夠確實找出「最佳改善方案」,也就是找出「改善經驗」,這些經驗可能是「更積極的關懷紀錄」、「更暢通的溝通與協助」、「更容易學習與理解的交通規則」、「更友善的交通溝通平台」、「更友善的輔導人員」..... 繼續閱讀
網路越來越多討論「行人地獄」,大多凸顯台灣人缺乏「交通素養」所衍生的「違規亂象」,最終呈現的就是「衝突與車禍」.....在這裡,我們先釐清「人的問題」(所有交通問題,其實就是人的問題,因此人若不了解交通規範、不用心規劃交通、不做好交通環境設施,那麼交通問題就會不斷發生,並造成更多問題....) 繼續閱讀
交通疾病(如違規)別再「找錯醫生」.....交通醫生:「交通疾病」治療處方~ 1.找出「違規行為」2.交通教育與輔導3.找平台協助改善4.設立「專責輔導人員」 5.若能找出「交通行為改善模式」6.比較傳統做法、比較其他領域成功做法、比較各種新方案差異 7.「違規罰款」是一種「處方」,當這處方「無效」,就必須研究調查「為什麼無效」8.建立整合平台,讓相關專業、資訊、經驗能彙整 9.整合相關團體,成為「交通推展」系統化與組織化運行..... 繼續閱讀
陳站長:交通部將「機老酒」視為「交通安全」死亡率改善重點,是否輕忽「違規、危險駕駛、交通素養」等問題。交通安全改善工程(營建署估計得花100年),而且這還只是「行人安全改善工程」,為何要花這麼久?(還有難以估算的工程經費)為何不見更多預算投注在「交通素養改善」?(是否因為「交通人」不懂「行為改善科學」,所以沒有將資源經費投注在這些重點?)... 繼續閱讀
課程簡介:道路交通事故之發生原因中,九成以上與人為因素有關。本課程為帶領運輸專業人員認識交通安全理論與實務之第一堂課,透過系統性地介紹駕駛人之生理、心理及綜合呈現之個性、能力與行為等要素與道路駕駛安全之關係,最後並將這些理論整理應用於運輸業之駕駛人招募、教育訓練及管理上。本課程適合客、貨運輸業之中階管理人員、公路監理人員及交通運輸專業之研究生進修研習..... 繼續閱讀
一、改善「交通設施」就能確保「行人安全」嗎?有關報導「改善路口設施」被認為可以有效改善「行人安全」包括:1.Z字型庇護島2.路側停車彎3.路口轉角突出4.斑馬線退縮 二、只改善設施,卻沒有改善「使用者認知」(民眾的交通認知與素養)..... 繼續閱讀
近來媒體關注「行人安全」,其實由來已久,但過去一直被漠視,直到更多專家學者、議題、媒體深入報導,讓問題持續被關注,而且更深入探討,從「行人地獄」開啟....距離「行人天堂」還有很長的 一段路要走~陳站長~長期關注「車禍防治」,但大多只有「發表見解」、「彙整相關資源訊息」,期待更多團體與各界能夠共襄盛舉。 繼續閱讀
對於「學校」(包含幼兒園等),應強制安排「交通指揮人員」(不論是政府或當地或該校人員),皆須受過政府安排培訓與審核,然後給予相關支持補助。另外,「學校」並非「交通專業」,因此主要由政府相關單位規劃主導,再由當地或學校機關配合,其中對於「學校交通安全」的配合事項,除了「學生交通安全教育」,應同時針對「家長交通安全」進行相關配套之規範與輔導,避免讓「學生家長」成為「交通亂源」..... 繼續閱讀

2023/05/20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