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禍防治不能等~推廣「交通醫生」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

政府改革

政府改革,係指政府在道路安全方面所做的規劃、宣導、管理等不足所需之改革,因政府規劃或管理與設置不足或缺失,將導致車禍機率增加,影響交通安全,因此政府有責任將車禍發生之因素,納入政府相關規劃、管理、設施等項目所導致的車禍因素,加以探討研究並積極改善,如此即可有效降低車禍發生機率。

全民「交通素養」提升+「交通智庫」APP整合運用~有效的交通改革方案 一、有效「交通改革」應全民參與、提升交通素養 二、科技運用(交通APP)資訊整合運用與推展 (1)無時間、空間、數量等限制 (2)可真正彙整相關問題與經驗 (3)「交通智庫」的建立與運用 (4)「交通資訊整合與運用」~4a.個人交通管理、紀錄 4b.交通規則學習 4c.交通資訊查詢與分享 4d.階段性推展 4e.實體整合運用 繼續閱讀
TVBS新聞:「草屯交流道「刁車」 夫妻車流中肉身擋車示警」陳站長:車故障「立即下車警示」、「注意安全並移到路旁」應改善傳統「三角警告標誌」的設計 1.車頂警示(應考量警示效果、包含夜間、遠距離能夠清楚辨識)2.可結合更多功能的「故障警示系統」3.提升車輛故障與車禍處理能力4.有效「交通改革」應全民參與、提升交通素養5.科技運用(交通APP)資訊整合運用與推展 繼續閱讀
陳站長:看了報導覺得警方真的「不可思議」,政府一再宣導,甚至花大錢將斑馬線從路口退縮,加上不久前在高雄有行人走斑馬線被酒駕撞死....我們地方的警察竟然還這麼「無感」,甚至連受訪時,還是「一樣的處理與態度」,顯然是警政處理交通規則是一樣的「違規處理標準」,不然怎麼會要求民眾「自負舉證」的回應.... 繼續閱讀
公車亭設置缺失說明:1.公車亭位置逼近馬路(將導致乘客無法安全上下車)2.後方餘留空間過大(也就是公車亭應往後移到底)3.公車乘客難以安全出入(因為立柱幾乎沒有辦法讓人行走,而需要走下馬路再走上安全島)4.該設置缺乏彈性空間,可說是「沒有搭乘公車經驗的人」設計與管理,才會導致一連串缺失都沒有受到審核、監督與發現,更別說改善.... 繼續閱讀
陳站長:斗南警重視「交通安全」之典範,可做為政府相關各單位表率!長久以來,警方承接各種報案勤務,忙得不可開交,實在無法負荷更多的案件,特別是無政績、無關治安或對社會造成危害的案件,這可能導致「小案被輕忽」而變成「大案」,最後更多因小案累積的大案就更難以一一處理了.... 繼續閱讀
陳站長:好的「交通識別設計」,能夠大大減輕「交通辨識的複雜度」,特別是當今「錯綜複雜的交通環境」,更需要考慮「直覺科學」的運用。 以下推薦「減單設計」Youtube頻道用心製作的影片,希望政府與相關單位,在改善交通設施安全時,能夠重視。 繼續閱讀
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(簡述)台灣每年超過3,000人死於交通事故,近50萬人受傷,今年2021年1~7月也已經有1,709人在道路喪命,這個數字將近COVID-19疫情(新冠肺炎)死亡人數的4倍。數十年來交通疫情已在各縣市間蔓延,造成重大傷亡卻無人重視,這就是「系統性交通暴力」.... 繼續閱讀
思考「交通惡化」的原因與結果 當今嚴重忽略「交通素養」,僅以寬鬆的「考照制度」把關、後續的「違規舉發機制」規範違反規則的行為、傳統的口號宣導....實在難以撼動「嚴重惡化的交通惡習與觀念」.... 1.一開始就輕忽、2.後來又窮忙於問題表面處置、3.最後惡化忙於收拾殘局..... 繼續閱讀
新聞報導:機車族救星!「活動式滑蓋」分隔島 秒疏導橋上事故車流|TVBS新聞 PS.從新聞報導的「活動式滑蓋~分隔島」設計,可以衍生「轉軸式設計」,也就是像門一樣打開,同時在推往汽車道後,自然形成「車阻/警示設施」。另外設計上都需考量「安全性與穩定性」,可以外加(手栓式)「螺絲固定」,以免位移或被大風吹移... 繼續閱讀
交通改革關鍵要素:1.交通專業專責人員(有效的組織行為設計與運作模式)2.交通科技工具與設施(設計研發)3.交通經驗智庫(彙整與推廣)4.交通資源平台(資源整合與運用)5.法規與體制的改革(交通醫生)6.科技管理(運用現代化工具管理與現代化體制)如何改善「特定地點、特定的人」之特定違規問題...整合「交通智庫+平台+工具」即可更有效改善(別用傳統警政或交通管理模式)... 繼續閱讀

2023/11/03更新